套路训练 - 形的练习

作者:王玫瑰

在太极练习过程中,我们会在不同阶段碰到各种各样的关于套路的疑问。

作为初学者,我们需要清楚知道身体与结构的准确运动方式,例如手脚以及头的摆放位置等,这样才能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保证能量充分流动,同时理解每个技术动作的含义。这里说的套路就好比画图时的轮廓,或者是建筑设计的框架。

如果不认真地模仿套路和功架,最后可能只掌握了一些杂乱无章的动作组合, 而无法了解实战技术的正确顺序,对于动作的用法也不会有清楚的认识。

2004 Rose playing Yang Style Taiji in Cao Yang Park

养功夫

太极的第一阶段学习主要是理解招式的确切含义,往往需要花三年来完成。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学员才开始慢慢地深入修炼“功夫”。

在这一阶段,太极老师最好能够和学生手把手示范这些运动中的招式,这些招式的要求非常高。这样才会让学生充分地打开身体,从而达到每个动作的高要求。每个学生的骨骼,关键,肌肉,精气神都将被重塑,在运用这些招式时,身体的每个部分将融为一个整体。

同时,学员领悟运用并控制自身身体的重量和功力,并且将自己与对手的动作流动与变化完美地结合,以此来控制发劲的时机。

2000 Rey & Wang Mingbo playing push hands at Cao Yang Park - testing each other's "gong li"!
Wang Ming Bo leading Tendon Stretching foundation exercise sets in Nanxun at DDA's 2009 Shanghai Taiji Camp

调整练习方法

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太极老师需要亲自演示,指导学生完成每个动作,姿势,力量,发力,与用法。同时,老师也会让学生在老师身上试招,帮助学生检查是否掌握正确用法,如果有潜在问题亦可及时发现。

一般来说,这个训练阶段的太极老师最好是40几岁(接近50岁)到65岁 左右。因为这个年龄 段 老师的身体状态仍然可以不费力气地做出舒展较大的吃力的姿势,同时他们的精力以及所花费的努力足以帮助学生读过这类身体动作的严格训练。

当老师的年龄超过70岁时,他们的武术水平已返璞归真。他们不再受限于自己的身体,举止间便可以自由地运用精气神。事实上,他们的动作已经浑然天成。动作对于他们来说早已不是一连串刻意习得的姿势与技巧,更像是身体正常动作的自然延续,与日常动作密不可分,甚至于刷牙洗手时都能非常自如地做出来。

Master Dong with Rose _ Wang Ming Bo 1
Master Dong Bin performing one of the strenuous moves from the Yang style Taiji form 'Sweep the lotus' posture at 87 years of age!
Rose learning the application behind 'Repulse Monkey' from the Yang Style form with her teacher Master Dong Bin in 2005

内家拳

到了这个阶段,老师演练套路时已经不需要刻意来完成强有力的招式。动作皆有行云流水,绵绵不断之感。这个阶段的套路就好比画图时纸上轻描淡写的笔触,通过最简洁的笔画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一幅图画,有无形胜有形之感。中文里叫做“化拳”,无招胜有招。

一切变化都是内在的,外部不再需要明显的蓄力或发力;在推手或交手中,轻柔连绵的动作将学员的攻击粘连黏随。

这个阶 段在 老师的武术生命以及健康养气方面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个阶段,老师就会继续消耗能量以及体力,这样他的能量储备与元气很快就会耗尽,这会影响老师的健康和寿命。但是如果学生跟随修炼到这种 程度的 老师学习,会发生什么呢?

Wang Ming Bo taking some of our senior DDA students through their Taiji paces in the park in 2009

怎样了解太极的“放松”?

老师的轻柔,甚至看似无力地松弛会让初学者产生误解。初学者会错误地模仿老师软绵无力的动作。这些功架,由于缺乏数年的功力,内功训练,会松软无力,就像机械的动作组合,缺乏生气和精气神等实质。

比如说在推手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被引进落空,像布娃娃一样被对手甩出去,根本无法抵抗对手的劲力。这既不是学生的错也不是老师的错,只是学生还未完全理解内功的概念与感觉,或者是由于内劲体会难以言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有误。

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圈子里,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往往通过武术家庭传承来实现。

 许多太极老师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教过许多资深学员。这些学员可以接过老师的“衣钵”,承担起了教导初级和中级学员的任务。老师则主要是纠正个人动作以及初级学员和其他师兄师姐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大师的纠正,他们永远不会超脱“靠身体练拳”这个阶段,也不会体验到更高层次的柔软以及内部能力变化的微妙互用是什么感觉。所以除了帮助高级学员磨练技巧,传承功夫的精妙,老师也是对初学者与中级阶段学习者真正把关的人。

Rose teaching push hands concepts to US students in Maryland -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sticking and adhering in a relaxed way

教拳的系统

事实上,这样的教学系统和家庭生活很相似。随着父母的年长,家庭中哥哥姐姐照顾年幼的兄弟姐妹,减轻父母的负担(这里老师好比父母)。但是父母仍然承担着家庭的主要责任,只不过随着岁月的增加,渐渐从身体力行向心力与精神层面转移。

不管是武术大师还是武术初学者,我们的的身体都受自然和物理的法则所制约。这并不是说年长的武术大师就不能做出伸缩自如的动作了或展示其雄浑的劲力。

我开始跟董斌大师学习时,他已经80多岁了,但是仍然可以向我示范强有力的发劲动作以及一些很低很深的步子。 董先生还可以做出一些强有力,要求极高的腿部训练动作,这些动作是他年轻时跟随董世祚老先生学习的。在推手过程中, 董先生能把我们轻而易举的摔出去。当然,太极老师应该对示范这类动作更为谨慎;就像经济拮据的人一样,他们必须知道在如果要留有盈余的话可以花多少钱。

听劲

尽管大师们时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出奇迹般的技术示范,常常出乎常理之外,我们也为大师们的控制自如感到叹为观止,但是大师们自始至终。。。他们必须根据相应的身体情况调整训练,实践练习,以及教学。

听劲并不局限于听对手在推手中的身体或劲力。听劲其实也是在感受自己。不仅仅存在于推手或者是交手之中,听劲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也很重要。每天的身体微妙的变化所形成的反应都需要我们去感受。

武术练习,包括太极拳,和健康息息相关。武术可以用来自我防卫,能够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加以调整、保养、练习,使身体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练成更好的武术,保证身体更健康。

许多大师都像普通人一样,会不经意间染病。如果懂得如何更好地感觉自己身体,相应调整生活或者训练情况,很多症状都是可以在早期就发现的。

了解自己

通过训练体系自然地调理,意思就是学习基本功练习,让我们的动作达到最大限度,打开身体。但是当我们年纪逐渐增大时,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修炼武术的同时,做一些能让我们保持健康长寿的练习。

理解老师以及自己所处阶段对于希望学习功夫的学员会有很大帮助,他们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使身体的训练进入内劲的更高的阶段。

什么叫“阴阳”?

中国的阴阳,是永恒的变化,互生互长的实体,并不仅是书中的文字,也不是高深模糊的概念跟随一位超脱静止单一维度思考这些传统概念,并且在修行全过程中引领学生的大师学习,对技术,努力,知识,内力的要求都非常之高。而且在很多时候下需要广义的武术家庭,大家精诚合作才能成功地培育下一代武术家。

理解我们老师的武术历程以及他们所处阶段,对我们复杂的太极练习之路受益匪浅,使我们能够磨练技术,保持健康,让我们为老师以及武术争光,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

求平衡

不仅仅是武术,在中国文化里把全社会联结起来的潜在的主旨,其实是平衡。

通过持续的修行,不断的改进,我们可以掌握高超技巧,保持身体健康,与自身,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处。这些都是太极练习者想要达成的目标。

在训练中保持平衡,维护自身身体和精神健康,是我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