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斌大师解释“四两拨千斤”

和董大师会面 

上海最著名的地方之一是人民广场。它被认为是上海的心脏地带,从那里可以衡量其他任何地方的距离。

在人民广场的中心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标——上海博物馆——一座非常美丽和现代的建筑,专门展出许多中国古代珍品。 在博物馆后面,在喷泉旁的一个小壁龛里,会遇到许多敬业而认真的太极拳练习者,他们的年龄加起来有几个世纪。然而,无论男女老少,都被吸引到这个上海中心,与他们的团队核心——董斌大师一起学习和练习。

85岁多的董老爷子,是个很可爱的老人,乍一看完全不像太极大师的形象。很多围在他身边的人的样子强而有力,而他完全相反,有个纤瘦的体型。但我们所有人的心却都因为他而连在一起,因为他的善良、慷慨、渊博、专业和慈爱。

在中文中,博物馆的 “博”可以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比如理学博士等,“物”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因此,“博物馆”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一个巨大的知识中心,里面有许多生活中的美丽事物。用这个词来地描述董斌大师的特质也非常恰当。

和董大师认识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04年,是我的师兄王明波把我介绍给他的。此前我已经听说过很多关于他的事,因为他是另外一个师兄的(王志祥)老师。 有人告诉我,董斌的太极拳水平很高,不知为何,我心里有一个强大的大个子的形象。所以当我们到达时,我四处寻找适合我想法的人。

可我一看,还真是看不出来是谁,直到我师兄指了指坐在地上的一个瘦小的老先生。当我们走近时他站了起来,当我意识到这是董大师本人时,我感到很惊讶,然后当我意识到这当然是太极大师该有的形象,我突然感到高兴。人群中最不起眼的人。 董师父欢迎我,听说我也打杨式太极,就让我表演我正在学习的杨式太极拳的前三分之一。我照做了,然后董大师笑着对我说:“你是想听客气还是实话实说?”

"一切都是错误的"

我当然回答说我更喜欢真相,于是他用他蹩脚的英语亲切而温和地告诉我,“一切都是错误的”!

他接着解释说,我的架子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并为我演示了动作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为什么,这样我才能了解动作的真正功能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我的架子不可能使动作起作用。

他还告诉我身体在运动时应该有什么感觉,并描述了腰部、身体动作、能量和意之间的关系。

董师父说,现在很多学生,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不幸地丢失了动作背后的真正目的和正确的意图,因为他说很多“老”师父已经去世了,导致掌握太极拳精髓,或真正理解各个架子的人越来越少。

寻根太极的溯源

许多这些原始架子是在人们总是用手和身体工作的时候创造的,在机器和自动化之前,以及电动织布机、木工设备、建筑设备等现代装置还没有发明或使用的时候。因此,这些拳架中的“招式”都来自日常生活和工作,它们真正的“秘密”与如何运用、使用各种工具有关。

以“玉女穿梭“为例。董师父解释说,过去很多妇女或年轻女孩通常都呆在家里,不像农夫那样外出打工,不会在阳光下晒黑,所以她们的皮肤几乎像玉一样白(玉)。她们会从事织布和衣服的工作,所以身体会很柔软,非常温柔,不习惯繁重的体力劳动。因此,当拔毛或穿线时,她们的触感自然会很轻且非常敏感,而不会以“强力抓握”的方式抓住线。在熟悉穿线的动作后,动作完全自然流畅,不需要有意识的思考,因此完全放松,不需要力量。

这些妇女将是软的,非常温柔和不使用繁重的体力劳动。因此,自然,他们的触摸将是轻的,非常敏感,因为他们采摘或螺纹羊毛或丝绸,而不是抓住或抓住线在"强握"。他们也会非常熟悉线程运动,动作将是完全自然和流畅的,在做动作时不需要有意识的思考,因此完全放松,而不需要力量。 

保持放松

因此,练习者在执行此动作时必须牢记这种心态,并且在针对对手的应用中不要尝试使用武力或力量,因为这不是真正的太极拳。他接着补充说,这并不意味着你很弱或不能用这种招式来对抗强大的对手,而是你自己的双手和精力必须轻盈和放松,观察和倾听对手的动作,但不要给予他有机会通过拙劲“听到”你将要做什么。此外,您自己的动作必须通过磨练来熟悉,以便您可以轻松地执行动作。

董斌大师学拳经历

董师父13岁左右开始学习太极拳。他出生在宁波(离上海不远的海滨城市)农村,家境贫寒;并且在13岁时,他独自来到上海学习木工。这也是二战前后日本占领上海的时期,是一个大混乱和混乱的时期,也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时期。

他通过考试进入了一家作坊当学徒,但由于当时上海的情况,生意极其不稳定,物价不断上涨。结果,很多店铺被迫关门,因为通货膨胀很猖獗,卖货筹集的钱还不够买新的商品。因为这样的情况,很多店铺要到很晚才开门,所以董师父早上经常有空闲时间去当地的“法国”公园看别人练功。

他在公园里看到很多打太极的老人,虽然明显年纪大了,但是打太极的时候却显得很年轻很柔顺,他很佩服他们。

学习太极拳

这让他开始练习太极,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健康,避免生病,因为生病在当时是一场灾难。起初,他远远地看着,并试图模仿他们的动作。他不敢更进一步加入他们,因为他每天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公园里逗留多少时间,不想让自己难堪或给老师带来不便,但更重要的是他没有钱,所以很担心无法承担可能被收取的任何费用。

不过,一位也来自宁波和董师父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陈老师,在长期观察董师傅后,看到他很认真,主动提出教他,并且不收取教学费用。 陈老师的专长是少林腿法,他从教他一些非常基本的少林动作开始,即4种踢法。董师傅却觉得自己的体力不够练这种功法,就问陈先生能不能学太极。董师父相信,太极拳动作慢,不会累!于是,他开始学习太极拳。

太极和通背拳 

在去公园的路上,他有时会碰倒另一位修练通背拳的大师田作霖(就像吴茂贵老师所练习的风格)。其他大多数人不敢挑战他,但有一天,董师傅看见一名穿着白色衣服的人在田先生身边练习。

出于好奇,董师傅留下来观看,并且问他在练什么,为什么田先生没有反对他靠近。他还评论了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不同。那人(夏明章先生)笑了笑,带着宁波口音请董师傅示范他的太极拳。刚做完“揽雀尾”,他又笑了,说都是错的,没用。董大师质问他为什么没有用,他被邀请去推夏先生。董用尽全身力气推他,却动弹不得,但当角色互换时,董却倒在了地上。

他当即要求向夏先生学习,但夏说他只能给他几个动作指导,如“单鞭”和“辘轳”以及用手和腰部在三个不同平面画圆,以训练如何正确地改变手的位置,以消散传入的力量和同时攻击,但不使用力量。夏先生是董世祚先生的学生,他叫董斌练习这两个运动一个月,然后再看情况。

开始走对的路上

董斌按照他的要求做了,时至今日他都觉得是夏老师让他走上了学习太极真谛的道路,也让他有机会与董英杰老师的弟子董世祚大师见面并师从他学习。 董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往往会给我们机会,在合适的时候改变我们的生活或结识新的人,这就是董斌遇到董世祚和乐奂之先生(也是董英杰的学生)这样的大师的感受。

董斌通过另一位朋友吴增佩得到了向董世祚学习的机会。吴增佩也是董老师的学生。周日离开教堂后,董斌和吴去了董世祚教授太极拳的教学楼。他们偷偷从窗户偷看课程,因为两人都没有得到介绍。学生们一起练习20个左右不同的基本训练练习,然后他们会演练拳架。他们并不是用我们通常看到的集体练习方式,即一个人在前,其他人在后跟着,而是会面对面彼此成对角线站着。这样老师就可以在他们之间穿梭,从他们站立的不同角度更容易、更清楚地看到他们的错误。

和董世祚会面

在拳架练习之后,他们会推手。在这期间,董老师会让学生打他的脸,很奇怪的是学生们会被董老师的脸弹开或撞倒!董斌很是佩服,不明白怎么会这样,于是就偷偷看了董先生六个多月。当董老师执教的学校贴出通知说所有想学习太极拳的学生都必须提供照片和地址时,命运再次伸出了援手。

董斌拼命想报名,又担心会不会被录取,助理就去问他能不能报名。董世祚告诉助理,这是六个月来一直在窗户里偷窥的人,欢迎他加入开始训练!所以,董斌再次感谢给了他这个好机会的命运之手。


他说,董先生对董斌的经济状况非常友善和体谅,每当他们和一些官员、公司老板和高位人士一起出去时,经常请董斌陪着他们。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因为董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武者。董斌说,他现在回想起老师从来不让他付饭钱,他感到很尴尬!

董说,在这些宴席中大部分“真正的”教学会发生。他们会讨论武术原理和自己对它们的理解,偶尔也会切磋。在吃饭(和喝水)时,人们经常敞开心扉,自由讨论许多他们通常不会在课堂上谈论的“秘密”。

和乐焕之会面

乐奂之先生,作为董世祚的师兄,与董先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经常分享信息,还有学生。董斌遇到他,是因为他和另一个学生正在练习“空劲”。

他们开始尝试这个,在他们推手时假装“抓住”某个走过的人的精神力量,并用它来“投掷”对方,这样每个人都觉得对方显得很强大。乐先生听说了这件事,担心他们走错了路,误解了太极拳(能量或本质)练习的精髓,邀请他们到他家。董斌进屋,看见一个老人,身材瘦长,穿着白色休闲服坐在地板上。他和董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也完全不像一位大师的模样。

董斌说,在他非常可爱谦逊没有任何伪装的表面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能知晓一些奇妙的信息,却没有因为这个而改变本心。董斌说,他立刻觉得自己像个小孩子,和他最喜欢的叔叔在一起。叶先生很谦虚,说这里不修炼,他们只是为了好玩而打太极。

练习听劲

董常说,学生们会练习“跳跃”。他们会站在镜子或墙前,伸出双手呈“按”或“推”的姿势,然后向后倾斜,但不要向后倾斜得太远,保持笔直并保持原来的姿势, 会向后跳并以脚跺地恢复平衡。

这个用意是从墙壁反射中“借用”能量,最重要的是身体要保持放松,让气均匀地流过。这种训练方法是为了确保练习者在对手来袭的力量威胁到破坏他们的平衡时维持中心平衡或帮助消散他们的力量。董斌说,这也增加了敏感度或“听劲”。

“新”练习方法

这种跳跃是太极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练习者经常忽视的一种方式,既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外来的力量抛出或击倒,也可以重新调整体位,回到正确的姿势,以便能够进行自己的反击。

许多人,当他们被击中或推只是倾斜的腰部或摆动。他们似乎没有移动自己的脚,所以觉得对手并没有真正"击败"他们,但事实上董说,对手的力量实际上已经进入他们的身体,他们无法感觉到力量进来,或能够 通过跳跃通过脚地面。

他说,跳跃可以让力穿过你,就像电流穿过物体而不让它像电击一样留在体内。很多人认为这种跳脚或跺脚是假的,但董斌说这是学习功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董斌持续跟随董世祚和乐奂之两人学习多年。他说,在董先生家,他还充当学生与老师推手的“保护者” 。董会“抓住”那些被老师打倒的人,但他必须努力保持柔软和放松,并预测帮助“纠正”他们所需的确切力量。

避免力量

因为有男女生,无论大小,都被推来推去,董也必须敏感地适当地抱着或触摸学生,不让他们跌倒受伤自己,所以他觉得这也有助于发展他的“听劲”或听力灵敏度。

董先生还告诉他,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实践。董说你必须总是质疑为什么你在做某事,或者为什么有些事不起作用。不断需要研究和自我分析。为了理解原则,必须不断提出问题:忘记自己。

“忘记自己”的概念

为什么叫太极?太极动作为什么这么慢?为什么你应该使用意而不是力?为什么应该表现出屈服或随动,而不是抵抗?为什么在练习时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为什么在推手时这个动作没有用?为什么我被连根拔起?....等等举不胜举。

他说,在太极拳中,你应该始终将自己视为“弱者”,而不是利用与生俱来的身体力量来保护自己。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你能真正掌握 “四两拨千斤”或“敌不动我不动、敌未动我先动”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强者,那么永远无法达到太极大师的要求与对手合而为一。

“推蛋壳”

每个人都有力量,想要用它来保护自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自然的。然而,如果你想学习太极,你必须遵循不同的方法。如果你把自己看成“弱者”,你怎么还能漫无目的地用力量保卫自己?这两个概念是矛盾的。

练意念

必须尝试将自己的力量降到“零”,并达到“空”或 “无我” 状态。这种方式可使对手抓不住实质,虚不受力,并且他越努力会变得越不平衡。董师父演示了这一理念,不断地向他的学生强调忘记自己和他们的肌肉或结构力量。他说,在推手中,“无我”的概念构成了“四两拨千斤”的精髓。

当对手攻击或试图抓住你时,你必须能够保持这种空虚状态,或“无我”;这样一来他的完整的物理力会暴露出来并可以被操控,相反地,他却觉得你体内没有什么可被掌握或操纵,因为你是“空”。一旦他的力完全用尽,而你自己的力量没有表现出来,你就可以用最少的力气,充分利用他虚弱的状态,“消散”或“化”他的力量。而要达到这个水平,需要长时间实践如何放空和忘记自我。

这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种精神状态,董师父的一个长期学生,任刚,已经通过不断的实践达到这一水平,他也借助了对佛教的研究,了解如何忘记自我。这种境界让对手觉得触摸不到什么,但却感受到汹涌的波浪,把他们吹得人仰马翻,并给他们一个非常可怕的感觉,以及被深深缠绕无法摆脱!

太极的丹田

董师父还建议,你可以教自己不要抵抗对手的力量的一种方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鸡蛋。他说,当这个人触摸你时,你会认为自己的手臂和身体像蛋壳一样脆弱。你不能让对手休息或将他的力量靠在你身上或推回他,因为这会打破你的外壳。你如此脆弱和细腻的想法让你产生一种身体空虚的感觉,并教你不要抗拒力量。

一开始可能会觉得自己变得“丢”或虚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开始意识到围绕着我们自己身体的自然能量(神气),我们应该通过意识和放松来保持这种能量。董师父讲了很多正确的意念或“意”,没有正确的意是当今太极练习的主要问题之一。太极拳的手部动作,表面上看是分离的、不连贯的,但实际上这些动作是由腰和“意”或意念所支配的相互联系的连续流动。

例如,如果手先向前向外移动,然后向后向内移动,如“白蛇吐信”;乍一看,这可能是两个运动。但实际上,当手向内拉向身体时,你的意仍然向外,向前和围绕着你,填补了你和对手之间的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手再次向外返回的运动是第一次运动的自然延伸,而不是单独的运动。


这个招式是模仿蛇的舌头快速而持续地弹跳,它会品尝空气和周围环境,就像您正在连续品尝/打击对手,而不会暂停或失去与“猎物”的接触。

因此,太极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其他动作的自然结果。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分开,就像“ok”这个词中的“o”不能与“k”分开一样。您的身体有时会在动作之间暂停,甚至根据您所处的情况似乎停止,但您的意图绝不能停止或中断。这就是所谓的“绵绵不断”。
看到董师父打拳,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道理;他的动作显得很流畅,这是因为他的“意”是连续的,可以看到每个招式完美无缺地编织在一起,保持恒定,流畅的流动。

过渡动作很重要

董师父也谈到了“丹田”在太极拳和推手练习中的运用。很多人把丹田描述为在肚脐下方的实体,并将运动聚焦在这一个中心,例如吴式太极经常这样表述。

但董说,杨式太极把整个身体作为丹田而非只是在身体内。身体周围的能量或精神和充满活力的力量或“炁”也是丹田的部分。 如果我们只把丹田作为我们腹部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就不能利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周围能量的全部潜力。我们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力量,并在身心中产生张力。

当做动作时,我们也应该体会我们和大地和天空之间的连接来让意发挥出全部力量。当对手推我们,我们应该认为自己是天空。这是“虚领顶劲”,使得对手感觉我很大无法推动,甚至比山都大,因为天空是周围的一切,所以我的意是巨大的。但是,当我要打,我就是大地,“气沉丹田”。对手会觉得我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就像大地在迫使他离开。

董师父过去常常通过蹲在地上,脸朝地板,让你抓住他的手臂在他背后帮助他保持这个姿势来证明这一点。然后他会毫不费力地平稳地站起来——让你飞走。我见过他和强壮的年轻人一起演示,不仅仅是我自己,他说秘密是他的意。

捋顺猫

他没有去想对方的力量抓住了他,如果他这样做了,他肯定无法在一个非常强大的人压住他的情况下移动。相反,他想象他们的力量随着周围的空间和通过他的空间而扩散,这样他就不再“感受到”他们的压力,然后他“忘记”了对手,想象他的“意”在他站起的时候射向天空。他从不关注对手的力量。 董说,修行者限制自己的力量,通常是因为他们无法正确理解或使用他们的意,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动作错误。(虽然他说当然初学者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动作)。他说,一个人需要一位老师来培养这种理解并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潜力。有点像父母教导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为什么。
当然,董在教拳架的时候,除了时不时的扮演“假人”让大家尝试招式外,还不断地描述动作背后的正确感觉或意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动作背后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关于手指向哪个方向或重心在哪里的基本想法。 董说,最重要的动作实际上是招式之间的动作。很多人只是聚焦在停止的拳架,例如在“搂膝拗步”。但这是招式已经完成并且势已经用尽的位置。你如何到达这个姿势的过程是最重要的,这是如何让招式发挥作用的关键。 董师父的拳架中,参照董英杰的方式,有许多圆形和螺旋运动,或隐藏的招式,就像在后期的王浩达大师的拳架有很多小的“发劲”动作。董说这些都是消散对手的力量的重要动作,使对手处于弱势位置从而让你可以打他。如果没有他们拳架的招式会变得毫无用处。 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拳架和推手技巧似乎没有相关性,因为他们不能在推手练习中使用自己的拳架,而更多地依靠力量或“技巧”来使对手失去平衡。如果招式中间缺少衔接,那么运动的能量是不正确的,尽管最终拳架在照片中看起来不错,但无法使用。
他说,以往董英杰、董世祚、乐奂之等高手对这些招式连接十分重视,从不简化拳架。拳架简化后失去了精华,不能成为真太极。这些招式连接意图主要是“撸顺毛”。正如人们会以正确的方式抚摸猫的皮毛以使其感觉舒适一样,我们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对手。我们不会对他使用武力或抵抗,这样他就不会意识到我们的意图,他只是觉得“被帮助”到了我们想要的位置,然后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击他,或者简单把他推到一边。 在太极中,从来没有阻挡运动的意图,总是通过平顺方式把进犯的力带偏或放远,而且我们的动作永远不会停止,而是防御,攻击和反击的连续流动。

和董师父学习的快乐

和董师父在一起,感觉自己就像和一本活生生的武侠百科全书在一起。我有幸随他学习了约五年,每当我看到他我都同样兴奋,就像我第一次见到他。他有一种永恒的魔力,尽管他多年困苦(他因为对武术的热爱在文革期间经历了多年的劳改),他对他的学生总是倾心关爱,尤其是那些愿意“吃苦”的认真的学生。


他尊重那些真心想学太极拳精髓的人,尽管我和他一起学习给他和我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心痛和不快(当时他有其他学生对我也在向他学习太极拳感到愤怒,并曾经尽力阻止),他拒绝屈服于压力。他说学生爱太极,认真想学,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教学和学习与金钱无关,而是关于双方对艺术的相互热爱和尊重,以及学生准备做出的努力、忍耐和牺牲。 

像我爸爸一样

他总是非常慷慨,对我很好,把我作为他的家庭的成员,欢迎我去他家。他真诚地希望,像他一样热爱太极的人,能像他的老师帮助他一样,真正在这一路上得到帮助。

他说,命运在他与过去如此伟大的老师的会面和学习中发挥了作用,而我也觉得是命运将我带到了上海的这个“心脏”,并给了我向他们中的最后一位学习的机会。


一位真正伟大的人和老师,与过去的大师一样,保持着同样的正直、慷慨的精神和对武术的热爱,是一位生活的老师,而不仅仅是武术。对所有董师父的弟子来说,他树立了做人、讲仁义、讲分享、不讲名利、探求太极真谛、不满足于表象的榜样。

对我来说,他是我见过的最善良的人之一,我将永远感激有幸认识他,更不用说向他学习了。尽管他生活中的所有苦难和艰辛,他确实体现了“无我”的概念:真正的谦虚和精神的平静。


他是我的老师、朋友、榜样和灵感源泉;真正的中国宝藏。

作者王玫瑰MBE爵位,而王明波翻译的帮助; 2006年文章在美国太极杂志出版。 (可能翻译没全部真确、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