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采访吴茂贵老师

通背拳艺术追溯到中国历史很远的时代明朝洪武五年,第一次被记载是在1372年山西省被人练习。通背,意思是力量从背部和脊柱产生和发出,在明清两代一直不断地有人练习,而事实上清代的一个皇帝由于对通背拳专家郭永福师傅的深刻映象而宣布这个体系达到了一个几乎不可思议的水准。

通背因有一些极强烈的技术性极强的斗士在中国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陈式太极的奠基人也学过通背拳,事实上两者有一些密切的相互关系。 

吴师傅解释说陈式太极的起源事实上叫长拳,它吸收了通背的一些方面,后来发展为陈式太极(与杨lu chan 相似,他学习了陈式太极,后来创造了他自己的形式——杨式太极。) 通背的一个特点是教师通常只有两三个认真的室内学生,以确保学生能够吸收这项艺术的所有方面,而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他说,一个好的老师想要让他的学生学到通背的真正特色,太多的室内学生会降低他的教学效果。 

吴师傅解释说,他是在学过几年其他的武术后才喜欢上通背拳的。他说他小的时候很弱小,家里穷,常常在学校被人欺负。所以在他看到他的一个邻居练拳后,他开始学习功夫。 

他那时每晚午夜时分起床去老师家,练习到早上3点,然后回家睡觉,再去上学。 

1964年,他的邻居发现他的功夫已经相当好了,就去挑战他当时的通背老师(鲍关云),输了。当吴师傅发现他的老师和他在同一个工厂上班时,吴师傅把他的老师找出来,请求接受他作学生。吴师傅每天大约练习四个小时,三年后他只学到一个完整的套路。他说他的老师每周只会教一两个动作,一确保他已经完全理解了每一个动作的原理及应用。 

 

十年后,他的老师说他不能再教他任何新的东西了,但他可以从头再学一遍,复习他已经学到的。吴师傅说在这第二次的复习中,他看到每一个动作和信息都有了新的亮点,他的练习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他感到不仅他的通背是全新的,他整个人也改变了。 

他的老师告诉他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不管是武术、工作还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一个人必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以使你周围的人感到舒适自在,并相信你所做的每一件事。 

吴师傅说他仍然遵从着老师的教导,效仿他的很多习惯,比如坚持写日记,纪录他的练习和进步,甚至是任何退步,一持续地提高自己。 

吴师傅接着更详尽地解释了通背的几个方面。每一个体系都有他自己的训练方法,通背有三步: 

1、 基本训练——单朝 有24个单操,旨在训练发劲个内劲。 2、 移动步训练——行步 行步训练也有24个动作,在这一阶段,训练方法有三个形式。 3、 通背形式 通背体系的所以部分吸收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动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形式。

单朝包括各种单一的袭击动作,包括掌击,重拳击打,肘部袭击等。每一个袭击必须练习从各个方向来到各个方向去,比如左/右/上/下/中间,朝上、中、下的任意两个方向袭击。在通背中,手从来不在一个袭击结束后收回再发出;实际上通背中的手掌可以从任何它所在的地方袭击,所以就没有袭击、收回、再袭击的能量浪费。 

 

和吴老师吃饭的时候,我体验了他的“发劲”,我去抓住他的手臂,被他向后飞了大约10英尺,然后摔倒在地,让餐厅里的其他食客都惊呆了 ! 我还没有真正接触到吴老师的手臂,他就“遇到”了我的力量,吸收了它,然后又还给了我。 他似乎没有动,而是将我的力量连同大地之力和他自己的力量一起还给了我! 那种威势和气势,就像是被一股滔天的海浪卷起又掀翻,但同时,不得不说,真的被如此压倒性的力量击中,实在是太爽了。

在单朝中,你不能用力,胳膊和身体必须放松,这样你就能用意念和丹田的力量。单朝单一的袭击训练的目的就是把丹田的力量从丹田中延伸出来用到手和脚上。单朝发劲有五个特点:松、快、脆、弹性、硬。 他解释说,通背中的袭击必须有这些所有的特点,他强调“硬”的质量并不意味着练习者是僵硬的或用劲,而是指对方将要接收到的袭击的力度。 骨头里都有骨髓,在每一个袭击的动作中,你练了发劲,这样骨髓可以在骨头里自由地流动。这样也会是胳膊比一般人更有力、更能迅速恢复。因此通背斗士们在打斗中因他们的胳膊比较坚实而受伤较少。另外,它也教学生用“头劲”。练习者每天练习单朝一个小时。 

第二水平的训练,“行步”也有三种训练方法形式: 第一个是放慢每一个独立的动作,按顺序做下来,重点是做每一个动作是得到正确的姿势和能量流动。第二步是把两三个孤立的动作连成一个联贯的动作。这个阶段的最后一步是把所有练习过的一系列动作连成一个连贯的袭击动作。 现在,你可以表演整个套路了。 

在通背套路中也有三个步骤的训练: 1、 功力太祖拳:这个形式是练一系列站姿。每个姿势保持三次呼吸的时间,一使气息流动,在姿势中放松。这样这个套路要持续超过15分钟。 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使气的流动和姿势中的呼吸和谐,以增强耐力、建造根基,使臀部和腿部有一个好的根基,能够利用大地的力量。

2、 文太祖:这一步练习意念和能量。确保每一个动作中,练习者能感知潜在力量、精神、能量和意念都在和谐地运作,在精神上合适的时间袭击对方,伴随着能量和意念而达到。这样所有的姿势就被正确练习了。

3、 武太祖:这最后一个水平是武术在每一个姿势中的应用,核实训练者是否能运用它们。 吴老师强调所有这些训练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训练者始终保持放松和自然的状态。在身体训练中,吴老师说,很多学生把他们的胳膊猛烈撞击树等等,以使胳膊变得硬朗。但是,他说这恰恰是在损害训练者的健康,使精神迟钝。尤其是当人们年级大了,会加速关节炎,而且确实很多年长的进行所谓“硬”式训练的训练者,常常不能走路或合适地用他们的四肢,因为这种毁灭性的训练。 

通背训练的其他特点,他说,是身体的训练和两个人的训练。 在身体训练中,吴老师说,很多学生把他们的胳膊猛烈撞击树等等,以使胳膊变得硬朗。但是,他说这恰恰是在损害训练者的健康,使精神迟钝。尤其是当人们年级大了,会加速关节炎,而且确实很多年长的进行所谓“硬”式训练的训练者,常常不能走路或合适地用他们的四肢,因为这种毁灭性的训练。 在通背中,他们有一些胳膊腿训练的方法,涉及到用另一只手或用筷子摩擦胳膊。一捆筷子捆在一起,在前臂或胫部使劲地来回滚动,随着时间,会在骨头外留下厚的但柔韧的肌肉层,这样增强他们,就能保持灵敏和柔韧。 我注意到吴师傅的小腿和胳膊,有惊人的力量,但也很柔软、放松。 当他轻轻地用巴掌打我的手掌,我能感到他的力量,我可以对他身体里的力量和能量作证。不仅是他的力量穿过,感到刺中我的核心,而且我也能辨认得出,他不受束缚的潜在力量,十分吓人。 

 

两个人的训练有三个阶段: 1、 对打:这里,两个人有特别的附着的任务,一个人袭击,另一个人防御、检测,他们轮流做袭击者和被袭击者。 2、 单打:这个保持和第一个步骤一样的原则,但现在训练者可以相互对对方发劲。这里开始训练真正打斗的意图,也提供一个给学生训练的安全的环境。 3、 猛打:这最后一个阶段,只有当训练者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才训练,是自然搏斗,没有任何规则和限制。所以袭击是自然的、自由的,有合适的意图和全部的不受束缚的精神力量。然而吴师傅反复地说这并不意味着常常在比赛中或街头打斗中发生的混乱的打斗和抢劫;这一阶段,必须仍然坚持通背拳所蕴涵的原则。训练者自身的艺术永不能被妥协和受屈辱。 

吴老师说,当一个人练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会变得很有技巧,聪明和自然。在汉语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熟能生巧。 这种聪明是深入到练习者的头脑、身体和精神里的,而且与智力无关,而是动物所展现出的一种自然的聪明和直觉。当你看到一个成熟的老虎在追捕猎物,这就是这个句子的典型例子。最后,我问了吴师傅关于他自己的一些经历,以及他自己对未来通背和中国武术的希望个梦想。

他告诉我,经过20年的学习,他已经达到一个极点,他几乎要放弃,因为他感到在他的练习中他不会再有进展。尽管他能把一些人推出,或打败一些人,他发现有时他不能解决他人的力量,他自己会被举起。 

他最终决定,他在训练中投资了这么多,从良心上讲不能放弃,但不再把它看的很重,仅仅为了乐趣而练习。他说当他改变了他的想法,停止那么辛苦的练习,他突然发现和理解了“松”的原则——放松。兴奋之下,他马上去告诉他的老师,老师告诉他,他现在恰恰是刚刚开始练习武术,他的练习真正开。

他告诉我,经过20年的学习,他已经达到一个极点,他几乎要放弃,因为他感到在他的练习中他不会再有进展。尽管他能把一些人推出,或打败一些人,他发现有时他不能解决他人的力量,他自己会被举起。 他最终决定,他在训练中投资了这么多,从良心上讲不能放弃,但不再把它看的很重,仅仅为了乐趣而练习。他说当他改变了他的想法,停止那么辛苦的练习,他突然发现和理解了“松”的原则——放松。兴奋之下,他马上去告诉他的老师,老师告诉他,他现在恰恰是刚刚开始练习武术,他的练习真正开始! 

吴老师说作为一个习武的人,必须不断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他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知名的教师和练习者,有点象作为一名演员。他们总是出现在公众的眼前,他们的行为要经受观众的审察;因此他说作为一个习武者,尤其是一个教师,应当不断的争取做得更好,永不做那些使自己的名字和所在的派别蒙羞的事。 吴老师在上海很有名,作为一个受到高度尊敬的习武者和斗士,但他同时也因他的诚恳坦率、公平公正和诚实正直而出名。在他的个人名片上,我还要再加一点,他也是我在上海遇到的最和善、最慷慨的人之一。 考虑到通背的未来,吴老师说武术的未来现在也依靠外国的学生和练习者。 他解释,当今中国,越来越少的中国年轻人去练武术,而且显然不愿花费相同的精力或经受苦难的磨练去学武术。但是,他说,他已经见到很多外国学生不仅准备好去吃苦,而且奉献他们的一生去学这门艺术。这样,他希望武术老师尊重外国人对于中国武术的爱,教给他们这门艺术的真正方面,在指导中既要清晰又要慷慨。

武术,他说,没有国家,它是一个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属于所有的人。他的目标是,把这个无价之宝与世界分享,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中国武术的伟大和真正的好处。

作者王玫瑰MBE爵位,太极杂志2008年出版。